提起糖尿病,人们习惯于把它与胰腺病变联系在一起。其实,除了胰腺以外,肝脏也是一个重要的糖代谢调节器官,当各种原因导致肝脏病变时,会影响正常的糖代谢,导致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 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而主要表现为纳差、乏力、腹胀、脾大、黄疸、腹水等慢性肝病症状。另外,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特点是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而餐后血糖显著升高。这是因为肝脏病变对糖代谢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当肝脏发生弥漫性病变时,一方面,由于患者肝脏内糖原储备不足以及肝脏对胰岛素的灭活减少(注:正常情况下,大约50%的胰岛素在肝脏被灭活),因此,空腹状态下容易发生低血糖;另一方面,由于肝功能下降,进食后,由于肝糖原的合成能力不足而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可单纯降糖,而应保肝、降糖双管齐下。因为肝病是导致肝源性糖尿病的真正病因,单纯降糖治标不治本。 2.饮食控制要适度。应适当放宽患者的热量摄入,给予高蛋白、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降糖宜用胰岛素,尽量不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不仅可有效降低血糖,还可有利肝细胞修复、肝功能恢复,是肝源性糖尿病的最佳选择。对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也可以采取饮食治疗和口服a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平)来控制血糖,后者主要在肠道发挥作用,几乎不吸收入血,对肝肾无不良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患者的肝糖原贮存减少,特别容易出现空腹低血糖,因此,在胰岛素的用量上一定要谨慎,同时要加强自我血糖监测。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天津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