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之道脊髓空洞病友学而用之可助康复一臂之力。 中医养生保健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平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偏则正之,以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中医养生保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中和状态。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使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保健要素 第一:睡好觉。晚21:00~早3:00是睡眠濡养时段。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 第二、清净心态。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第三、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要松静结合。 误区一:西医治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正解:中医不是“救命稻草”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 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二: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看中医不等于吃中药,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的积淀,集结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知识,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 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指导、治疗或调理身体。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有着庞大而又完善的系统;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又有各个子学科,因此看中医绝不等同于吃中药。中医除了吃中草药,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食疗等各种方法,且疗效甚佳。 误区三:中药疗效慢 正解:中药疗效并不慢。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误区四:中医养生和年轻人没关系 正解:中医养生年轻人不可少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 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养生主要内容: 1、经络养生; 2、体质养生; 3、四季养生; 4、药物养生; 5、起居养生; 6、膳食养生; 7、睡眠养生; 8、情志养生。 误区五: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正解:西医营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食物的酸碱性,不是凭口感,而是看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在 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用以控制饮食,最终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中医食疗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用以促进病体康复。中医食疗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把人当成人,讲究顺天应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吃应季的食物。用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养生要素 一、按时吃饭。 二、按时锻炼。 三、按时喝水。 四、按时休息。 五、按时体检。 六、按时如厕。 七、按时睡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中要义是时习二字,只有学习思考进而按规律和节奏实践,享受完善提高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这样的生活才是快乐的。想想看也是啊,哪有天天学习背书复习还快乐的道理! 祝脊髓空洞病友们学而时习之,快乐每一天。 感觉好而有用的话,转起! 北京治疗白癜风三甲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