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专业平台,唯一拥有例病例+征象及专题讲座。 整理于:健康报、国家卫计委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十三五”时期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坚持依法防治、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年总体工作目标和10个可量化的具体工作指标。 防治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开展工作场所防护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等,其中个人剂量监测尤为重要。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情况 我国约有35万名放射工作人员,分布在6万家放射工作单位,其中60%~70%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放射诊疗的工作人员。(官方统计)医疗卫生机构放射从业人员共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男性人,女性人。东部地区放射从业人员为人,中部地区人,西部地区人。 个人剂量情况 全国有余家个人剂量监测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也已经达到70%左右,人均剂量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2mSv(放射吸收剂量当量国际单位:毫西弗特)左右降低到现在的0.5mSv左右。 目前射线损伤情况 现阶段,我国基本消除了事故照射导致的放射工作人员急性放射损伤,年诊断报告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为15例。但是,通过对国家卫生计生委《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系统》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各级放射诊疗机构中从事介入放射学和核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可能较高。 年和年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发现,部分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近源操作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特异性浑浊发生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非稳定畸变率等可能增加,提示要高度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白癜风精细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