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发布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随着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观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乙肝患者开始了抗病毒治疗,如何安全有效地帮助患者实现减少肝癌、肝硬化和尽量避免终身服药这两大目标,成为衡量抗病毒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也给肝病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慢性乙肝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即表面抗原(HBsAg)清除,这一概念逐渐被国内外乙肝治疗领域的专家接受。科学规范治疗乙肝,从而使更多患者通过有限疗程实现理想的临床治疗目标,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治疗至单纯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的患者,其肝癌发生率为0.1%,而表面抗原清除的患者仅为0.02%,较前者下降5倍,接近非慢性乙肝病毒者的水平。从疾病的源头来看,慢性乙肝是免疫介导的疾病。通俗的讲,慢性乙肝是一场机体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的战争,最终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药物。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达到的疗效也不尽相同。从达到表面抗原清除即“临床治愈”的治疗效果上来看,核苷(酸)类较难实现表面抗原清除,而干扰素更有机会实现这一目标。 以往认为,乙肝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但现在,有部分患者治疗达到一定的目标后,是可以安全停药并维持疗效,甚至有些患者还能实现临床治愈。肝病二科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对高转氨酶低病毒载量初治患者或表面抗原水平低的核苷(酸)类药物经治的患者,利用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更多的临床治愈机会。科室开展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价及治疗干预的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联合及序贯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成本-效果分析”及“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后转归”等研究获得显著临床效益,经专家评审达国内领先水平。正在开展的“干扰素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慢乙肝的疗效观察”及“核苷经治患者干扰素再治疗的疗效观察”,已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达到了安全停药及表面抗原的清除,实现了临床痊愈,缩短了治疗时间且降低整体治疗费用。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