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肺癌中那些你看不懂的名词

时间:2025/6/2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发现肺癌之后,患者和家属对医生所说的一些名词一知半解,甚至完全就是在听天书。有些医生可以形象地去解释,但是有些医生表达能力欠缺,有时候解释得不是很清楚,而大多数医生忙于临床诊疗工作,常常没有时间跟患者和家属详细地去解释。所以这就造成了医患之间的隔阂。

这里就对肺癌在诊疗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简单介绍。

结节:很多人对结节的认识很片面,有的认为肺结节不严重,有的认为肺结节很严重。其实结节不是一个定性的词,结节指的是在影像上的改变。比如说我们拍ct发现有一个结节,这只是在ct片子上的一种表现,具体这个结节是什么东西,单靠ct是判断不出来的。有的人问了,问什么医生看我的结节就让我做手术呢?其实医生是根据这个结节在ct上的表现来大致推算的。比如ct上结节的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密度不均匀等等这些表现,医生就会根据既往的经验判断这个结节可能是恶性的。注意用词,这里说的是“可能”,在临床上,大多说恶性的结节会有这些表现,但是还有少部分结节虽然也有这些表现,但是它并不是恶性的。所以说这是一个概率的问题,有时候医生看ct上的表现,看着特别像恶性的,感觉有99%的可能,但是最终手术之后发现却是良性的。当然这是极少出现的,临床上医生的大多数判断还是准确的,如果患者要去拼这种极低概率的事情,是不明智的。

占位:有时候ct报告上会说“占位”,而不是结节,占位是什么呢?占位也不是一个定性的词汇,类似于结节,但是有不同之处。一般来说,对于影像上比较大的异物,或者恶性的可能性比较高的结节,都可以称之为占位。如果医生称患者的结节为占位了,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比较大,一个是高度怀疑是恶性的。

Ct与增强ct:有的人说,医生让我做了ct,做完又让我做增强ct,这不是坑人吗?其实并不是的,医生也不想这样的。每一项检查都需要有相应的原因,如果医生随便开检查,是要受批评的。一般来说,对于首次就诊的患者,比如说有咳嗽这些症状的人,医生不会首先检查增强ct,而是先做胸片或者普通ct,这些检查有问题了才会进一步进行增强ct的检查。增强ct与普通ct的区别主要在于造影剂,增强ct会注射造影剂,使得显像更加清晰,而且由于恶性肿瘤的代谢与机体有区别,所以在注射造影剂之后显像会更清晰,有利于肿瘤良恶性质的鉴别。但是增强ct是有风险的,有极少部分的人对造影剂过敏。

Pet-ct:有的人做完了增强ct,医生还让做pet-ct,这是为什么?Pet-ct是一种全身的检查,造影剂与增强ct不同,结果准确度更高。如果有的患者做完增强ct还不能判断的话,就可能需要做pet-ct了。Pet-ct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是全身检查,身体任何部位的肿瘤都逃不过pet-ct的眼睛。如果有些肿瘤找不到原发灶,或者怀疑有转移,就需要做pet-ct来寻找。虽然pet-ct准确率更高,检查效果更好,但是价格也更昂贵,也更复杂,所以临床的应用并不多。

穿刺与支气管镜:如果发现了结节或者占位,医生怀疑是恶性的,就会建议做穿刺或者支气管镜。穿刺就是用一个细针直接插道结节所在的位置,这根针是中空的,可以取到一部分结节的组织,通过这检查一部分组织来判断结节的具体性质。支气管镜是将一个内镜探头通过口腔或者鼻腔探进气管内,直接观察肺内支气管的病变,并可以从病变的支气管上刮取一部分组织,通过检查者部分组织来判断病变的性质。穿刺与支气管镜都是活检的手段。一般穿刺是用于病变部位在边缘的肺部占位,而支气管镜是用于病变部位靠近中心的肺部占位。

活检:活检就是活体组织检查,肺部占位的活检一般是通过穿刺或者支气管镜进行的,手术切除组织的检查也叫做活检。活检的目的是确定病变的具体性质和分型,其结果就是病理结果。

病理:肺癌的病例通常指的是病理切片的结果,也就是活检的结果。一般是通过穿刺、支气管镜和手术的方式取得的活体组织。病理结果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具体分型,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是指导治疗的主要依据。没有病理结果,就无法开展抗肿瘤治疗。病理结果会指出病变的良性、恶性,以及具体分型,比如是鳞癌还是腺癌,或是小细胞癌。病理结果是准确的,但是并不一定会完全符合病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穿刺或者支气管镜只能取得一部分病变组织,这部分病变组织并不代表全部的肿瘤。有时候穿刺结果是良性的,但是医生还是会建议再次穿刺、支气管镜检查,就是因为这种局限性。

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分为两类,即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病人生存期较短,但是对放化疗比较敏感,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放化疗效果比较好。非小细胞肺癌是一大类肺癌的总称,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肉瘤样癌等多种。

肺鳞癌与肺腺癌:都属于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当中最多见的两种类型。鳞癌多发生在中央气道,容易引起阻塞性炎症、肺不张,生长迅速,中间部分容易坏死形成空洞,对放疗比较敏感。腺癌多发生在肺部外周位置,容易转移,免疫和靶向治疗药物比较多。

免疫治疗:肺癌免疫治疗通常指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现在用于临床的主要有PD-1与PD-L1两种。应用免疫治疗需要检测免疫检查点,如果没有相应的免疫检查点,用药基本是无效的。免疫治疗可以与化疗一同应用,也可以单独应用。免疫治疗也有副作用,但是总体比化疗要小。免疫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西姆普利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等。

靶向治疗:肺癌靶向治疗一般指的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克唑替尼、阿法替尼、阿美替尼、奥西替尼、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等等。靶向治疗一般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是否有相应靶点,如果没有相应靶点,通常没有明显疗效。目前靶向治疗应用较多的是肺腺癌,多数患者可以查到靶点,其他类型的肺癌患者大多没有靶点。靶向治疗可以与化疗同用,也可单独应用。靶向治疗同样有副作用,但总体比化疗要小。

放疗:放疗也就是放射线治疗,我们都知道原子弹爆炸会有辐射,对人体有伤害,但是如果能控制辐射量的话,放射线也可以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放疗有两种,一种是外照射,也就是用放疗机从外部发射放射线;一种是内照射,是将某种具有放射性的粒子植入人体内,通过放射性粒子的持续辐射来治疗疾病,常见的是用来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碘治疗。肺癌的放疗中以外照射为主,也有做内照射的,但是比较少。

化疗:化疗好像不用多讲,大家都对化疗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实很多人对化疗存在误解。很多人都说,化疗之后人就不行了。其实化疗已经用了很多年了,我们不能用偶发的病例去质疑成熟的治疗方法。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以数万甚至数十万病例为参考的,需要什么治疗,怎样去治疗,用什么方案,都是有前例在的。每次诊疗指南的修改,都有无数的病例结果支撑。我们偶尔见到的特殊病例,其发生率可能都不到0.%,医生不会去赌这种概率。

分期:肺癌的分期怎么分?一般我们说早、中、晚期,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说法,现代我们的分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四期分期标准,也就是Ⅰ、Ⅱ、Ⅲ、Ⅳ的分期;另一种是TNM分期。TNM分期是比较新的分期方式,也是现代临床上最常用的分期,可以比较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一般来说,不管哪种分期方式,数字越大分期越晚。

五年生存期与五年生存率:这是用来评估治疗效果的,其他还有一年、三年、十年等。五年是恶性肿瘤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通常是在治疗后五年之内,过了五年之后复发、转移的概率就会很小了。所以在度过五年之后,就相当于治愈了,这就是设定五年生存期的意义所在。而五年生存率是统计五年之后存活的人数,以此来检验某种治疗方式的效果。

以上是肺癌一些比较常见的名词,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名词,不妨在评论区写出来,下期我们继续介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smzo.com/zlyy/14712.html
------分隔线----------------------------